中山安欄路片區(qū)老舊小區(qū)改造項目預計6月底全面完工
發(fā)布時間:2025-04-15 來源:中山+

4月15日下午,80歲的石岐街道居民伍翠蘭與幾位“老姐妹”如同往常一樣,坐在自建房墻角納涼,關注房前的改造工程的進展?!巴饬⒚娓脑斓煤芎茫覀兌己芷诖客旯ず蟮臉幼?!”笑容浮上伍翠蘭的臉龐。

在石岐街道,安欄路片區(qū)老舊小區(qū)改造提升項目正如火如荼推進。記者 黃藝杰 攝

伍翠蘭所住地方為安欄路片區(qū),于2024年底正式開工,重點對沿線百余棟建筑外立面進行修繕。目前臨江房屋的外立面改造已基本完工,沿線風景提升也初見成效。“我們正在開展雨污水管、‘三線’下地、公共空間建設等地面工程建設,預計今年6月底會全面完工。”安欄路片區(qū)老舊小區(qū)改造提升項目負責人張健表示,等到改造完工,安欄路邊新修建的79個非機動車停車空間也將釋放出來,提供到訪香山古城的市民游客使用。

老建筑換上“新衣裳”

老街坊直呼驚喜

看著房前屋后的變化,伍翠蘭直言:“這房子我住了40年,沒想到有朝一日還能這么漂亮,太驚喜了!”

伍翠蘭所居住的自建房建于1985年,如今,老房披上了米黃色的“新衣”,“聽說還要完善下水道,那以后應該不會有這么多老鼠了?!蔽榇涮m告訴記者:“全靠政府政策好,改造沒讓我們出一分錢?!?/p>

安欄路,這條全長約1.2公里的道路始建于20世紀80年代,位于石岐街道老城區(qū)核心地段,西接岐江橋,東連光明路片區(qū),是串聯(lián)孫文西路步行街與岐江道的重要紐帶。隨著城市發(fā)展,安欄路及其周邊逐漸面臨設施老化、交通擁堵、風貌雜亂等問題。

2024年,石岐街道依托“百千萬工程”建設,對安欄路沿線開展“三線”整治、違建拆除、立面翻新與綠化提升等工作,重塑嶺南騎樓街區(qū)風貌。當年年底,安欄路老舊小區(qū)改造提升項目正式動工。

安欄路片區(qū)因毗鄰孫文西歷史文化街區(qū),有一定歷史風貌底蘊。片區(qū)內既有6層左右的20世紀90年代居民樓,也間插有多層小建筑和低層傳統(tǒng)民居,各個歷史時期的建筑在此錯落而立。

在外立面改造提升中,黃色和灰色成為主色。記者 黃藝杰 攝

“這里大多都是自建房,形態(tài)各異,無法做統(tǒng)一的改造設計,我們就針對所有樓棟一一進行現場踏勘,根據體量、現狀風貌、保存情況和所處街區(qū)位置綜合評判,制定‘一棟一策’立面改造策略?!睆埥⊥嘎叮谕饬⒚娓脑焯嵘伾x定上,他們選擇了黃色和灰色作為主色,錯落分布設計,既避免千篇一律帶來的審美疲勞,又防止顏色過多帶來的視覺雜亂。同時,項目設計從尊重歷史原真性出發(fā),對建筑風貌重新梳理,力求將各個年代的文化、歷史記憶都保留下來。

愛心企業(yè)幫扶建設

計劃完工后釋放79個停車空間公用

下午時分,機器的轟鳴聲與錘頭的敲擊聲,還回蕩在安欄路片區(qū)上空,工人們正緊鑼密鼓地進行著各項建設工作。

有別于常見的“單位大院型”“商品房型”老舊小區(qū),安欄路片區(qū)屬于“街巷型”,并且?guī)в袣v史基因屬性?!盎诖?,這里的公共空間品質提升更多偏向‘開放共享、保護激活’?!睆埥”硎?,他們計劃整合零散空間,利用在街巷轉角、宅間空地等嵌入“小型開敞空間”,并增加一批樹池座椅、健身器材、兒童游樂設施等,滿足全年齡段休閑娛樂需求。在保留原有街巷空間尺度與路徑記憶的基礎上,他們還將通過鋪裝材質,區(qū)分步行道與活動區(qū)。

安欄路片區(qū)老舊小區(qū)改造提升項目完成后,79個停車位將同步上新。記者 黃藝杰 攝

據透露,石岐街道這一兩年來在周邊通過改建危房、釋放閑置空間等方式,“見縫插針”供給了一批停車空間。這次安欄路片區(qū)老舊小區(qū)改造提升項目同樣關切這一難點。“安欄路邊目前圍擋起來的地方,主要就是在建設停車空間?!睆埥”硎?,屆時將有79個停車位同步上新,既可以規(guī)范和緩解安欄路片區(qū)停車亂、停車難,也可以滿足孫文西路步行街游客停車需求,延伸步行街和岐江道的游覽路線,助力活化周邊商業(yè)。

在安欄路片區(qū)老舊小區(qū)改造提升項目中,還有愛心企業(yè)等社會力量助力。其中,廣東寶鴻泰建工集團有限公司提供幫扶金額約30萬元,用于拆除違建雨棚、防護棚以及鐵皮設施,還有零星屋面的改造提升。該幫扶項目現已基本完工。

記者了解到,今年石岐街道還將陸續(xù)推進“口袋公園”、停車場等建設,并將結合孫文西路歷史文化街區(qū)保護工程,串聯(lián)步行街、岐江公園等文旅資源,推動打造“香山原點”文商旅融合示范區(qū)。

記者:江慎諾

◆編輯:吳玉珍◆二審:陳吉春◆三審:周亞平

版權與免責聲明:
① 凡本網注明“來源”為“中山日報”、“中山商報”、“中山網”的所有文字、圖片和視頻,版權均屬中山網所有,任何媒體、網站或個人未經本網協(xié)議授權不得轉載、鏈接、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(fā)表。已經被本網協(xié)議授權的媒體、網站,在下載使用時必須注明“來源:中山網”,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
② 本網未注明“來源”為“中山日報”、“中山商報”、“中山網”的文/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,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如其他媒體、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,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“來源”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如擅自篡改為“來源:中山網”,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。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,請及時與我們聯(lián)系。
③ 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中山網聯(lián)系。
聯(lián)系人:陳小姐(電話:0760-88238276)。